一、題目:尿液培養Urine Culture

二、原理及目的:

尿道感染是指尿道遠端和腎臟間的微生物感染。一般尿液的收集方法有清潔中段排尿(Clean-catch midstream voided urine)、導尿檢體(Catheterized specimens),膀胱鏡檢之檢體(Cystoscopy specimens)及恥骨上方穿刺抽取之檢體(Suprapubic aspiration specimens),其中以清潔中段排尿為最常用之方法。

當懷疑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)時,以定量方法檢查尿中細菌數目和種類,對診斷和治療上很有幫助。

三、材料及方法:

1.材料:

2.方法:

  1. 另用白金接種環,取E-coli依上述2步驟之方法接種於EMB平板上,用以學習計算細菌濃度。
  2. 接種環以火焰滅菌,置回試管架上。
  3. 血液瓊脂平板及伊紅美藍平板置37℃溫箱培養18~24小時,觀察結果。

四、結果:

 

計算平板上菌落數,每個菌落代表每ml檢體中有103個微生物。

經計算得450個菌落,即每ml有4.5×105個微生物。

五、討論:

若長在BAP上的菌落少於10個,也有可能是汙染的情形,臨床上即不必鑑定也不宓做藥物感受性試驗,直接報告每ml尿液的菌數。若無細菌生長,即報告每ml尿液少於103

若生長的菌落數為10~100,即報告每ml尿的菌數,這種每ml104~105細菌的檢體,一般表示檢體收集不當,或為可疑者,應重取尿液再培養。

若菌落數有100個以上,就報告每ml細菌超過105,此時即表示有感染,實驗室應加以鑑定細菌種類和做藥物感受性試驗。

由於收集尿液時,很容易被手、衣物、或尿道口附近之細菌所汙染,因此,清洗為必要步驟:

  • (1)男性:
  • 尿液的微生物檢查如果可能,僅量操作革蘭氏抹片染色,以新鮮不離心的尿液做成抹片,在空氣中乾燥,經熱固定,再進行革蘭氏染色,在幾個油鏡視野下,發現一或以上細菌存在,即表示抹片標本為陽性,如用105/ml細菌數代表有意義,其與直接塗抹片間的相關性高達75~95﹪。

    而從婦女收集的尿液檢體,則應儘量避免使用導尿管,因為導尿管的使用,常併發尿道感染,不可不慎,然而某些病人必須使用導尿管收集,則必須在短時間內換新。

    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厭氧菌有時引起尿道感染,但中段尿液絕對不要進行厭氧菌培養,因為尿道含有常在厭氧菌,如檢驗將不正確。如果懷疑病人有厭氧菌感染時,必須使用穿刺法(percutaneous suprapubic bladder aspiration)或用nephrostomy tube 收集。

    茲將尿液檢體菌落數與檢驗室操作關係列表如下:

    檢體來源 菌落數×103 操作法
    一般清潔排尿(Clean catch) 50以下 僅報告菌落數,及革蘭氏染色特徵
    50~100 Pure culture進行鑑定及感受性
    100以上 生長量"3+"摸的菌需進行鑑定及感受性
    導尿(Catherter) 1以上 若長3種以內進行鑑定及感受性
    恥骨穿刺及透析(Suprapubic) 任意數目(<103亦然) 所有微生物皆需進行鑑定及感受性

    經過鑑定,我們可以發現引起尿道感染的常見病原菌。因為從腎臟分泌出來的尿在正常情況下是無菌的,若尿中有微生物存在(即菌尿症bacteriuria)除非遭到汙染,否則即屬不正常。為此,我們需要定量以判斷是否與菌尿症有關。常在菌群包括α-鏈球菌,腸球菌,除了淋病雙球菌以外的奈瑟氏菌,除了肺結核分枝桿菌外之其他分枝桿菌,厭氧菌之擬桿菌,一些腸桿菌科菌種。

    當然,我們除了藉尿液培養來檢驗,也可以從臨床症狀上來觀察。患者常有發燒、急尿、頻尿、小便困難或恥骨上厭痛等症狀;而一歲以下之嬰兒患者常具有發燒、體溫過低、呼吸中止、心跳徐緩、小便困難、倦怠或嘔吐等症狀。如有上述情形,可能是受到了尿道感染。尿道感染患者有可能在尿道形成尿道炎(urethritis),前列腺形成前列腺炎(prostatitis)、膀胱形成膀胱炎(cystitis)或在腎臟形成腎盂腎炎(pyelonephritis)。

    六、參考文獻:

    丁明哲、周啟馥(民82)•醫用微生物學實驗指導•台北市:藝軒、

    黃啟嘉(1991)•醫用微生物學(上冊)•台北市:合記。

    蔡文城(民82)•醫師用臨床微生物學•台北市:九州圖書文物。